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 饶永才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们见证了无数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他们用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们都以笔墨为媒介,以画作为载体,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社会的关注与担当。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风格与情感,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饶永才,男,汉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
自幼习字,酷爱书法艺术,长期遍临古今名帖和各家书体,精心吸纳众长,对己作品努力风格化融炼。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8cmx34cm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 1995年获“艺术名人”称号,入编《世界书画家经典》。2002年入编《中国书法家选集》。2018年8月,应央电“老故事频道”特邀,参加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艺术名家——饶永才书法作品展播”活动。2019年“五一”劳动节,人民日报网站推出的“原创快评: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名家——饶永才”,就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作了详尽推介。2021年5月“建党百年全国首批历史文化传承人组委会”与“央电文化强国栏目组”共同授予“建党百年 全 国 首批书法传承人——饶 永 才”荣 誉 称 号。2021年12月作品入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翰墨 不负丹青》大型书画集,全国发行,此画集已为国家图书馆、二十家省级图书馆及十四所国内知名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2022年5月,作品入编《大国 大家》大型书画集,组委会授予“大国大家杰出优选人才”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2022年12月,作品入编《大道同行——中国艺坛名家雅集》(同编共五位作家,其他四位是范迪安、何家英、苏士澍、孙晓云),组委会颁发了“中国艺坛杰出艺术家”荣誉证书。
曾应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之邀为其书写了岳飞词《满江红》并为马季先生所收藏,马季先生特书写了“惠风和畅”四尺横幅作品作为回赠。其作品多年来分别为台湾、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中外亲朋好友和民间组织收藏。
《五湖四海》66cmx45cm
独创一体功力卓 翰墨自扫书坛弊
——记著名书法家饶永才
华艺书韵文化传媒艺术总监,央视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柳公权为什么修得书坛骨功?王羲之为什么赢得翰墨圣名?盖因他们都在书法修炼的历程中独创一体的书法成就。今人饶永才为什么能在书法领域里自成风格,知其者众,识其者多?也是因为他苦心传承书法传统,以其勤奋和艰辛造就了他独创一体的书坛卓功。
饶永才的书法,辨识标签非常鲜明。就如同我们见骨力独特可识柳体、见润丰大气可识颜体、见方切遒正可识欧风一样,见笔法多姿造型各异章法独特可识饶永才作品风采。总之,他的创新新风蔚然,十分动感,诱人咀嚼绵绵。书法修炼,似乎一讲到创新就易技入歧途,一谈师承似乎只能守旧而不越规。
其实不然,饶永才修书法,心中自有大算盘,他深知书法历史
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没有创新,那书法必定会永远停留在削甲刻石的原始状态而难有一代代新碑史就。创新,是饶永才书法执着前行的修行姿态。他对法度不讲、臆乱胡写、传统不师、江湖走书的“伪创新”之风气不屑一顾,始终砥砺自己“守旧而不僵,创新而有矩”,数十载守寂不移,拓新不止。自幼喜爱上书法始,他观帖悟碑,先探金石篆隶之高古美质,继攻唐楷魏碑端庄谨严之形态,尔后追二王、习张旭……日月提纯,终形成了他独有的行草书风格。百岁大学老
教授黄崇智赏识他的书法修行功力,拈须深思,为其赋诗一首。
诗文:古法羲之和献之,今人转意更多师,冢中颓笔哪无用,掣取蛟龙出墨池。黄教授还亲笔书写成四尺横幅书法作品赠之以示嘉勉。当代书坛篆刻书法大师姜公醉先生不轻易置评他人作品,他在认真审阅了饶永才的书法作品后微笑吐露四个字:“写得不错”,这四字可谓金质美评。饶永才曾应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诚挚之邀为其书写了行草体的岳飞词《满江红》并收存,马季先生收存后欣然命笔书写了“惠风和畅”四字的四尺横幅作品作为回赠。马季先生不仅是相声艺术大师,其书法造诣很深厚,他对饶永才的作品甚是欣赏,评价是一个字“狂”。他还说:要用饶永才的字临帖,学学这种狂字书法的风格。
独创一体功力卓,翰墨自扫书坛弊。饶永才长期执教高校中文,副教授职称,还是中国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社员。他的人文修养始终伴随着他开创书法风格的步履。他的“文人风骨”在他的个性化的书法创新里,总是透示出传承绵绵不息的书卷气息,刚韧与飘逸并存,灵秀与苍浑共融。他用极富个性的点顿、回环、提按、疏密、枯浓、正欹重塑书法的时尚与高古,这,正是文人书法的入境大品质!
2018 年 3 月 23 日
《书山有路》 138CMX68CM
《仰之弥高》138cmx68cm
《道无穷》 97cmx57cm
《涛声依旧》138cmx34cm
刘禹锡《陋室铭》156cmx48cm
《品茗悟道》97cmx57cm
孙髯《撰滇池长联)134cmx68cm
毛泽东《沁园春 雪》138cm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