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国——2024杰出艺术人物 翟振喜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们见证了无数艺术家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他们用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们都以笔墨为媒介,以画作为载体,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社会的关注与担当。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风格与情感,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翟振喜,大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文化交流使者。著名书画家。
翟振喜先生长年笔耕不辍,山水、人物、花鸟等美术作品尤精,特别是超大写意钟馗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其书法曾获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
中央电视台、百度、《解放军报-军网》、中国艺术网、中国美协网、中国书协网、《中国日报-中文网》等二十多家新闻单位及网站,对其书法美术艺术进行过宣传报道。
其作品被国家和部队领导人、毛主席纪念堂、多个外国驻华大使馆收藏。出版过多种美术和书法作品集,并入选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书画五洲行》国际巡展,并被授于“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一苇斋牧夫
风景之外的风景之六十
舞在弦中的笔墨
只知翟振喜兄精板胡。
同在机关工作二十年,虽不常到他的办公室小坐,也偶听过他拉上一两曲,弦音余绕悦心后,饮进杯中茶无言而去。只是还想听他再次指上弦动,再次听一曲《朝阳沟》。只是还是很少到他的办公室去。因我们办公的两座楼虽在一个大院,相距却较远。也就把这种念想放在心里,至今。
却不知翟振喜兄精笔墨。
如果自我解嘲:是我的孤陋寡闻。如果去赞美翟振喜:是他的低调。自嘲也好,赞美也罢,那都是官话虚伪的瞎扯,都是没有说兄弟间家里的话。在机关碰面,翟振喜常常一声“兄弟”的招呼,也把“相距”的镜头拉近,有了特写的亲切。
我也终于知了振喜于笔墨的精通。这是在我们休闲加了微信后,他知我收藏书画数十年,发了他的笔墨钟馗和仕女图以供雅赏。
初见他的笔墨,我就有了冲动。收藏书画几十年,用一句俗道的话说:啥大风大浪没见过。对于有着审美“洁癖”的我,面对着这样的笔墨、造型、构图和题款的书法,我还是不能自己了,即刻填词《长相思》一阕:
长相思
赠翟振喜兄
振喜兄书、画、弦皆精。数年未见。再见观之、听之三艺,惊目惊耳惊心。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所改创板胡,弦外余音泣泣袅袅,书画从弦中出。
书、画、弦皆上品也。
暮鼓声,
五更风,
君在深山默默耕。
胸抒块垒情。
板胡鸣,
米颠翁,
山水银钩雷电铿。
墨荷云岫惊。
读他的笔墨,不仅有一种振感,有了一种对艺术同感的无言交流。不仅养眼,更有一种对真艺术的精神和感观的享受。
有人是这样评翟振喜的笔墨:“他吸收了张大千晚中期的一些表现形式,特别是他画的一些人物、荷花之作更能让人感受出张大千等艺术大师的意象风貌。翟先生还注意把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古今绘画抽象主义形式结合起来,使他的绘画作品既充满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浪漫夸张的形式,而又独具时代气息。”
我真不知道这位老兄在说什么!!!
以为有了张大千做底色,有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古今绘画抽象主义”
做帅旗,就可以在用“一块一块“的”红砖“垒成的辉煌的殿堂里哗啦啦地飘扬了。如果翟振喜的绘画作品把"古今"绘画抽象主义"都吃了,那还是翟振喜的笔墨吗?我也真不明白这″古今绘画抽象主义"到底是什么。不待这样捧人的,承如鲁迅"捧杀"者说。这位老兄根本就没有读懂翟振喜的笔墨艺术。
翟振喜的笔墨构图人物造型中有浪漫主义的元素,但是表现形式还是现实主义的。他只是让这种元素服务于他的现实主义写意艺术的理念。他的对人物,诸如达摩、钟馗(他的《钟馗图》当专题评)等夸张的构图造型,虽是大角度,但不失平衡,水墨中大小写意的相合,正是他对传统写意人物画造型的探索。在探索中他把强烈的感情融进笔墨,达到了出奇的好效果。
不可否认翟振喜笔墨中的传承。王西京的构图、彩块等,都有所影。但是翟振喜作品中的线条、构图都已突破王西京,就其笔墨更灵动,画里多了音乐的动机和韵律。
翟振喜重传承,但在师法自然中耕种,使他游云笔墨有余,他不满足于已有的笔墨,始终在探索着独我的艺术风格,正象他敢于将板胡的内外弦改革,使两条弦更加松弛、发音更加饱满,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一样,在笔墨和构图的探索中,他将大写意再放大,已形成了“翟氏笔墨的艺术名片”。
翟振喜给我来电话,说他在靛厂路的画室已初步整好,让我过去看看。
在他的画室观他的作品,我只感到这就是“翟氏的金名片”,那有感觉到"张大千等艺术大师的意象风貌"?
翟振喜不需要借别人的“钱”过日子,不需要借“肩膀”上树,更不需要借神成仙,他就是仙——笔墨、构图、线条、立意……无功力者岂可为。
二O二O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