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新生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碳”路先锋队深入济南各零碳社区开展调研

2025-03-21 17:38   来源: 互联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我国坚定地踏上了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征程。零碳社区,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单元,正逐渐成为这场绿色革命的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承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3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社区

图片1.png 

 

▲ 政府关于零碳社区的报道

 

图片2.png 

▲ 相关权威媒体报道

山东师范大学“碳”路先锋队,怀揣着对绿色未来的热忱,深入济南市多个社区,展开了一场关于零碳社区建设的深度调研,旨在探寻零碳社区从理念到实践的可行路径,为城市的绿色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调

——零碳社区,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为绿色发展锚定了方向。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社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仍在逐步上升。如何从源头上实现社区的低碳甚至零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零碳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从济阳区的葛店村到历下区的西江华府,多个社区被列入山东省近零碳示范社区名单,展现出良好的建设基础。然而,目前济南市尚未建成纯粹居住型的零碳社区,现有的多为“零碳未来生活社区”“零碳工业社区”等,且各社区情况复杂多样。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小涵、朱静萱、王嘉仪,以及济南大学心理学院的王潇钰同学,敏锐地发现此问题,组成“碳”路先锋调查队进行探索。为了构建符合济南实情的零碳社区体系,该团队深入济南的历下区、历城区、钢城区等下辖区的零碳社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济南市零碳社区的建设现状与居民需求。

图片3.jpg 

 

二、调

 

——多维剖析,探寻零碳社区建设密码

理论奠基:WSR系统方法论引领研究方向

该团队的调研创新性地WSR系统方法论为指导,打破传统单一维度的研究局限,创新性地引入“物理——事理——人理”三维理论。物理维度聚焦社区的物质技术基础,如光伏系统、能源转换设施等;事理维度统筹社区建设流程与管理制度;人理维度则关注居民行为与利益协调。三者相互作用,形成“技术-制度-人文”耦合机制,为零碳社区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

实地走访:深入社区,倾听居民心声

调研团队深入济南市多个社区,与社区居民、物业管理人员、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在济阳区葛店村,团队了解到该村在推广太阳能路灯、建设小型风力发电装置方面的积极探索;在历下区西江华府,居民们对社区内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便利性赞不绝口,但也提出了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通过这些实地走访,团队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4.png 

图片5.png 

问卷调查:精准把脉,掌握居民认知与需求

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居民对零碳社区的认知与需求,该团队设计并发放了详细且科学的预调查、正式调查问卷,并在问卷回收后进行了信效度分析、聚类因子分析。问卷内容涵盖居民对零碳社区的了解程度、对社区现有低碳设施的满意度、对零碳社区建设的期望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居民对零碳社区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居民存在认知模糊的情况。居民普遍关注社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以及绿色出行便利性等问题,同时也对零碳社区建设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设施维护不便等潜在问题表达了担忧。

深度访谈:专业对话,挖掘建设难点与机遇

团队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新能源企业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在与青岛力汇科技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工程师时先生的专家访谈中,时老师指出,当前零碳社区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技术成熟度不足与成本过高,尤其是在既有社区改造过程中,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实现零碳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济南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政策支持是零碳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部分政策在执行层面还存在细则不完善、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新能源企业代表则从市场角度出发,强调了居民消费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居民真正认识到新能源产品的优势并愿意为之买单时,零碳社区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图片6.png 

调研成果:科学规划,绘制零碳社区建设蓝图

济南市在零碳社区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政策引导不足,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执行效果不佳;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既有社区改造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居民参与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影响了建设的整体效果;配套设施服务不健全,如充电桩覆盖不足、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制约了零碳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该调研团队基于WSR理论全方位构建零碳社区建设体系。

• 物理维度:优化社区能源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议在社区内增加太阳能光伏板、小型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安装,同时优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精准调配与高效利用。加强社区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 事理维度:完善社区建设与运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细化零碳社区建设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力度。社区应建立零碳运营管理团队,加强对社区内低碳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决策,通过居民议事会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与建议,提高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满意度。

• 人理维度: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与参与度。通过社区宣传栏、公众号、线下讲座等多种渠道,加强对零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居民对零碳社区的认知与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竞赛、绿色出行挑战等,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建立居民环保激励机制,如设立环保积分兑换礼品制度,对积极参与零碳社区建设的居民给予奖励,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三、总

——零碳社区,绿色未来的希望所在

零碳社区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未来。山东师范大学“碳”路先锋队的调研之旅,只是这场变革中的一小步,但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通过本次调研,该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济南市零碳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优化路径。

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零碳社区的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零碳之路上砥砺前行,共同迎接绿色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小雯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方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