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艺术巅峰人物》——陈一源

2023-04-07 16:27   来源: 互联网

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为发掘展示当代艺术家风采及优秀作品,《2023中国艺术巅峰人物》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家特别推荐艺术家大型活动,面向全国及大众展示当代艺术名家风采。

陈一源,字泉灵,号乔仁,四川川成都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先生爱诗词,略通丹青,长于书法,亦涉足文化评论与长寿养生;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以及报刊杂志。在学术研究方面主张“思人所未思,言人所言”,倡导“智慧生”,平生喜欢游历,博览群书,喜欢广交天下朋友。

他在研究了中国近代三大显学(甲骨文、敦煌、红楼梦)的基础上,在学界首倡《彭学》(关于彭祖的一门学问)应该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显学。

改革以降,陈一源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其对传统文化和国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另外,他参加过三次国际性的《易》学论坛,曾被新加坡《易经研究》会授予《当代易学家》称号,2000 年事迹入编《当代中国易学文化辞典》。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 副主席

央媒文化组委会 副秘书长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融媒体中心理事会 副主席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 副主席

央广文旅国际合作发展中心 客座教授

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胡润国际艺术品鉴定中心 副主席

与许多书法界人士所不同的是陈一源先生执着的认为: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学东渐,在科技、医学、文化、艺术方面的话语权都是西方人制定的,在这些方面的很多标准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中国书法具有像宗教一样神圣而圣洁的地位,中国书法这个独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也被稀里糊涂的拉进了西方的艺术行列“下嫁”于西方的“艺术”。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书法就是书法,书法不是艺术。西方所谓“艺术”只是一个近100多年以来才在中国叫响的一个泊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而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中国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方人永远望尘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文化积淀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如有神”的笔尖下的精妙表达。西方艺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种技术活。纵观西方的艺术史,他们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西方的所谓艺术品都只是在“术”层面上的表达,而中国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灵魂的结晶,是在“道”层面上的高维表达,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学习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能写好书法的。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理,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痒。陈一源先生还认为,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量一个中国书法人有没有对自己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度。

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她会永远在人类文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2022年1月6日《文旅中国》:福虎贺岁.迎新春——著名书法家黄新胜

2022年1月日被《时代周刊》评为:跨国文化传播视界——2021年度中国国家艺术形象代表人物黄新胜。

2022年1月日《今日头条》《文旅中国》:国粹艺术传承匠心被评为: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家——著名书法家黄新胜。

2022年1月日被《百年英才系列 》评为百年英才黄新胜。

2022年5月25日被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等被评为《中国功勋艺术家黄新胜》称号。

2022年7月被评为《国家高级书法师》。

2022年11月被香港美术家协会聘为副主席。

经营书法里的文化气质》(江继良)

——记书法家陈一源

可以肯定的这样说,书法不能仅仅依“法”而存在,只有法的书法不是艺术而是技术。要让书法达到艺术的高度,需要书法家有足够的文化积淀,这就是历史上的书法家为什么多有文化文学资粮的重要原因。当代书法修炼的路径,似乎是出现了一些偏向,既是书法家不断忽视文化层面的修养,唯关注“法”,结果书法越写越单薄,缺少文化功夫的涵养,造成了书法的技术化,失去了诸多文化属性。但是,最近观赏书法家陈一源的书法作品,会有一种“文化又回来了”的感念。他的书法创作,拒绝单纯的技术表现,追求书法之法与文化之修的双头并进,学问有了,书法的书卷气息和文化品位也就同步呈现出来了。陈一源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这样的思考:书法艺术是文化修养基料上成长出来的硕果,如果缺少或者没有文化层面的修养积累,要想写出晋韵洒脱,道法自然的笔墨意象不太可能。

我们追寻陈一源书法里面的文化品位来源,必然要对他的文化修养作一定的分析。他是一位研究中西文化的独立学者。注意,“独立”两个字非常重要。如果一位文化学者,没有独立研究的能力与意识,那么他所作的文化研究,就是吃前人之馍,言前人之论,人云亦云不是独立学者。陈一源学问研究的独立性,在于他的文化研究有“思人所未思,言人所未言”的智慧,通过游历、博览群书、广交天下朋友寻找并发现隐藏在世间的文化火花,探索当代社会的人文密码,让他的文化研究既有独立的体系,也有独特的结果。王羲之有论“修短随化,终其于尽”又言“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只是先贤感叹时光易逝的无奈,但是陈一源却用自己的独立的文化眼光,对生死有新的概论,在当代学界首倡彭学应该成为中国的显学之一。他有这种视界,必有畅神这种视界的研究成果。他能够综合人文、宗教、书画艺术、中医养生文化诸门,重新思考谋构国学体系研究的新天地,这是作为文化学者的兴趣,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种责任。文化层面的独特修养,让陈一源的书法就显得与众不同,独有一品!陈一源的书法在用笔上非常切意道学思想,起笔落笔虚实相生,高低相盈,前后相随,长短相较。在不经意间,是在用笔法来诠释道德经里的辩证法。一笔空写似乎是“无”,但是又有感觉确有的空间印象,正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玄妙。以笔写道,道法自然,无非无,这些笔法表现,时时与道相依,处处于道相谙,如果没有对道家文化的熟念的心解,要想把书法写出道可道非常道的笔墨韵味,可能吗?不可能。他的书法在创作的时候,非常重视水墨的变化性。

时下,人们写书法,对于笔法是重视的,或者说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墨韵感受却是忽视的,也可以说是完全无视。如果书法失去了墨韵的参与,书法何来须称“笔墨”。陈一源的书法,切题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文化内涵,笔毫调墨,以水为道,墨为器也!把握着水动善时,水居善地,水言善信的机理,在调动笔墨的时候,把水的感觉注进去,显而可观的却是墨的滋润变化,这就从墨韵的层面让他的书法显示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质感变化,一件书法多有文化启迪的意象。如果书法只有法,没有道,何来如此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思内涵?他的书法一直细心经营文化气质。所以看陈一源的书法,如果总是纠结于什么“法”,什么“体”的层面,总归是看不到他书法有道法自然的奥妙。作为一名独立的文化学者,他作书法并不会拘于法,拘于体,而是在文化的云天里有自如表达的惬意。这种惬意与王羲之作兰亭的机理是一致的:放手写心,师法自然!

孔子美术馆馆长:江继良


责任编辑:郭林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方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