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最大棚户区“变身记”:老鼠家里打架踪影消失

2020-09-28 10:50   来源: 互联网

在过去,工人的村庄就像一个破碎的大窑。雨里满是泥,阳光明媚的日子潮水又来了。"最近,考虑到棚户区的旧貌,居住在武汉清河区清河社区的 79 岁男子吴传发唱了" 湖北慢板 ":" 国家出资兴建高层建筑,修缮棚户区。" 如今的工人村环境真美。青山蓝色的水反射着蓝天,红花绿草,光纤对家庭来说,天然气更环保。


新中国的第一代钢铁工人吴传发(音译)直截了当地说:" 从一家人挤在一起的 18 平方米棚户区棚屋,到一栋宽敞明亮的两居室和一居室新房,吴传发直言不讳地说,他已经赶上了美好时光。


武钢兴盛的武汉市青山区,是 1955 年 2 月武钢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全国有 100000 建设队伍 "先生产后住",设立简易棚来支持武钢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低矮低矮的平房像业主一样,正在老化,成为武汉乃至中国中部最大的棚户区。


有 4 万多名居民生活在 13700 户人家中。2007 年 4 月 26 日,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涉及 11142 名棚户区居民,占总数的 81.3%;第二阶段于 2014 年 9 月实施,涉及 2518 个棚户区,占总数的 18.7%。


清河社区书记桂晓梅告诉记者,截至 2016 年 7 月,临江港、青衣宜居、青康民居、清河民居、清心民居五个住宅小区竣工,住房单位 16959 套,面积 118.1 万平方米,全部改建为新居。


胡绳,73 岁,1953 年和父亲一起来到武汉,父亲在广西帮助建造武钢。后来,胡绳也加入了武钢,住在 20 平方米的棚户区宿舍里。他结婚生子。上世纪 80 年代,这家人也住在 "统一家庭"。几年前,他的儿子也加入了武钢,不像他的锤子,年轻一代在电脑屏幕前操作轧钢机。


在棚户区改造后,胡绳和他的妻子住在一栋有两间房一厅的新房子里。儿子也结婚了,住在一间高楼的电梯房里。一个三代武钢人的家庭见证了这里生活的沧桑,旧的面貌改变了。


胡绳在青山绿水红钢新时代展馆向记者讲述了棚户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image.png

原来,棚户区的小径又弯又窄,房子低矮、破旧、阴暗潮湿,没有独立的厨房、厕所,也没有消防和基础设施。每天早上,公共厕所前面排着长队。晚上,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炉子,空气里充满了烟尘。下雨时,房子里有漏水,脏水从房子里流出。风吹时,由于电线老化,火灾频繁发生。


有些人比较生动:住在棚户区,感觉到 " 晴天灰蒙蒙的,雨天满是泥,外面刮着风,房子里有小风,外面下着大雨,房子外面下着光,外面下着大雪,小雪落在房子里。


如今,改造后的棚户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成套设备和便捷的交通。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在家里打架了。" 新住宅的搬迁有三层外墙绝缘、充足的光线、透明的南北、合理的设计、方便的天然气、自来水,彻底改变了原有棚户区的生活环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小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逐步显现出来的。"胡绳认为,小康社会不仅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宜居,适合工业,适合商业,青山是金山银山,这是青山(区)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方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